先天性耳前瘺管的現代醫學診治
馮醫師2023-09-04238
[病因]
本病為第一、第二鰓弓的耳廓原基在發育過程中融合不全的遺跡,該瘺管多為一狹窄盲管,管壁為複層鱗狀上皮,皮下結締組織中有毛囊、汗腺及皮脂腺,管腔內常有脫落上皮等混合而成的鱗屑,有臭味。感染時有膿液瀦留,形成膿腫,管周有炎性浸潤。
[診斷]
病史:瘺管一般為先天性。
症狀:未感染前,一般多無症狀,感染後可出現局部紅腫熱痛、流膿,潰破後可有瘢痕,排膿後炎症消退,但常反復發作。
檢查:未感染時,可見外口為皮膚上一個小凹,擠壓可有少量白色皮脂樣物,感染時局部皮膚紅腫,周圍組織腫脹。
[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外耳道濕疹、耳帶狀皰疹相鑒別。
[治療]
局部瘙癢、有分泌物溢出者,宜行手術切除。感染者行局部抗感染治療,膿腫形成後應切開引流,並應在炎症消退後行瘺管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