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在秦漢時期的發展
馮醫師2023-08-26218
秦漢時期(西元前221-西元220年),醫學分為九科,其中有口齒科,咽喉科也包括在內。維南子記載:“喉中有病,無害於息,不可鑿也。”說明當時已有外治方法治療喉病,且有嚴格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以六經論傷寒,以臟腑論雜病,創立了包括理、法、方、藥在內的辨證論治體系,對耳鼻咽喉口齒疾病的治療也有很大的影響。如《傷寒論》對少陰咽痛證進行辨證論治,運用豬膚湯、甘草湯、桔梗湯、苦酒湯、半夏散及湯等不同方藥治療不同的咽喉病,確有成效,成為後人治療咽喉諸病的常用方法。
《金匱要略》最先描述“婦人咽中如有炙臠”一症,即後世所稱“梅核氣”,所創立的半夏厚樸湯一直沿用至今。又如金匱要略中有用皂莢末吹入鼻內及用薤汁灌入鼻內或耳中以搶救危重病患者的方法,可以說是吹鼻法、滴鼻法及滴耳法的最早記載。
上一篇:耳鼻喉科在夏商西周的發展
下一篇:耳鼻喉科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發展